前言 近期,廣東、廣西等地相繼報告基孔肯雅熱本地感染病例,引發公共衛生部門高度警惕。

如今正值我國基孔肯雅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8月28日,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發布《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技術審評要點(試行)》(以下簡稱《審評要點》),我們將其中第二部分注冊審查要點的“分析性能研究”內容轉載如下:
注冊申請人應采用在符合質量管理體係的環境下生產的試劑盒進行分析性能研究,提交具體研究方法、試驗方案、試驗數據、統計分析結果等詳細資料。
如申報產品適用不同的機型,需要提交采用不同機型進行性能評估的資料。如申報產品包含不同的包裝規格,需要對各包裝規格進行分析或驗證。
如果試劑同時適用於血清和血漿樣本類型,可選擇具有統計學意義數量的樣本進行不同樣本類型一致性的同源比對研究。
分析性能評估所用樣本的基本信息均需明確,例如樣本來源、樣本類型、采集和處理方式、稀釋方式、定值過程及數據等。
分析性能評估用樣本一般應為真實樣本,如需稀釋,應采用陰性樣本進行稀釋。
建議著重對以下分析性能進行研究。
1.樣本穩定性
2.核酸(RNA)提取/純化性能
在進行核酸檢測之前,建議有核酸提取/純化步驟。該步驟的目的除最大量分離出目的RNA外,還應有相應的純化作用,盡可能去除PCR抑製物。對配合使用的所有核酸提取試劑進行提取核酸純度、濃度、提取效率的研究,並與質量較好的核酸提取試劑進行平行比對。若產品適用兩種或以上核酸提取試劑,則每一種核酸提取試劑均需配合檢測試劑進行抗幹擾、精密度和檢出限的驗證。
3.精密度
應對精密度指標,如標準差或變異係數等的評價標準做出合理要求。應考慮運行、時間、操作者、儀器、試劑批次和地點等影響精密度的條件,設計合理的精密度試驗方案進行評價。精密度評價試驗應包含核酸提取步驟。設定合理的精密度評價周期,例如為期至少20天的檢測。對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獲得重複性、實驗室內精密度、實驗室間精密度、批間精密度等結果。
應至少包含3個水平:陰性樣本、臨界陽性樣本、中/強陽性樣本,並根據產品特性設定適當的精密度要求,例如:
陰性樣本:待測物濃度為零濃度,陰性檢出率應為100%(n≥20)。
臨界陽性樣本:待測物濃度略高於試劑盒的檢出限,陽性檢出率應≥95%(n≥20)。
中/強陽性樣本:待測物濃度呈中度到強陽性,陽性檢出率為100%且Ct值的CV≤5%(n≥20)。
4.分析特異性
4.1交叉反應
4.1.1生物信息學分析
分析應當包括人基因組和其他近緣病毒、引起發熱、關節疼痛、出疹等相似症狀的病原體。
4.1.2樣本驗證
采用滅活的臨床樣本或添加了滅活病原體培養物的陰性臨床樣本進行驗證,樣本基質應與預期檢測樣本類型一致,交叉反應研究用樣本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麵:
4.1.2.1發熱伴出疹相關病原體
登革病毒(DENV-1~DENV-4)、辛德畢斯病毒、蓋塔病毒、黃熱病毒、寨卡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乙型腦炎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細小病毒B19*、人類皰疹病毒 6*、人類皰疹病毒 7*、肺炎衣原體*、誌賀氏菌*、淋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立克次體*。
注:“*”項為選擇性驗證的病原體,可在其中選擇不少於9個進行驗證。
4.1.2.2可能在血液樣本中存在的其他常見病原體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EB病毒、人巨細胞病毒。
近期,廣東、廣西等地相繼報告基孔肯雅熱本地感染病例,引發公共衛生部門高度警惕。

如今正值我國基孔肯雅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8月28日,國家藥監局器審中心發布《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技術審評要點(試行)》(以下簡稱《審評要點》),我們將其中第二部分注冊審查要點的“分析性能研究”內容轉載如下:
注冊申請人應采用在符合質量管理體係的環境下生產的試劑盒進行分析性能研究,提交具體研究方法、試驗方案、試驗數據、統計分析結果等詳細資料。
如申報產品適用不同的機型,需要提交采用不同機型進行性能評估的資料。如申報產品包含不同的包裝規格,需要對各包裝規格進行分析或驗證。
如果試劑同時適用於血清和血漿樣本類型,可選擇具有統計學意義數量的樣本進行不同樣本類型一致性的同源比對研究。
分析性能評估所用樣本的基本信息均需明確,例如樣本來源、樣本類型、采集和處理方式、稀釋方式、定值過程及數據等。
分析性能評估用樣本一般應為真實樣本,如需稀釋,應采用陰性樣本進行稀釋。
建議著重對以下分析性能進行研究。
1.樣本穩定性
2.核酸(RNA)提取/純化性能
在進行核酸檢測之前,建議有核酸提取/純化步驟。該步驟的目的除最大量分離出目的RNA外,還應有相應的純化作用,盡可能去除PCR抑製物。對配合使用的所有核酸提取試劑進行提取核酸純度、濃度、提取效率的研究,並與質量較好的核酸提取試劑進行平行比對。若產品適用兩種或以上核酸提取試劑,則每一種核酸提取試劑均需配合檢測試劑進行抗幹擾、精密度和檢出限的驗證。
3.精密度
應對精密度指標,如標準差或變異係數等的評價標準做出合理要求。應考慮運行、時間、操作者、儀器、試劑批次和地點等影響精密度的條件,設計合理的精密度試驗方案進行評價。精密度評價試驗應包含核酸提取步驟。設定合理的精密度評價周期,例如為期至少20天的檢測。對檢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獲得重複性、實驗室內精密度、實驗室間精密度、批間精密度等結果。
應至少包含3個水平:陰性樣本、臨界陽性樣本、中/強陽性樣本,並根據產品特性設定適當的精密度要求,例如:
陰性樣本:待測物濃度為零濃度,陰性檢出率應為100%(n≥20)。
臨界陽性樣本:待測物濃度略高於試劑盒的檢出限,陽性檢出率應≥95%(n≥20)。
中/強陽性樣本:待測物濃度呈中度到強陽性,陽性檢出率為100%且Ct值的CV≤5%(n≥20)。
4.分析特異性
4.1交叉反應
4.1.1生物信息學分析
分析應當包括人基因組和其他近緣病毒、引起發熱、關節疼痛、出疹等相似症狀的病原體。
4.1.2樣本驗證
采用滅活的臨床樣本或添加了滅活病原體培養物的陰性臨床樣本進行驗證,樣本基質應與預期檢測樣本類型一致,交叉反應研究用樣本主要考慮以下幾方麵:
4.1.2.1發熱伴出疹相關病原體
登革病毒(DENV-1~DENV-4)、辛德畢斯病毒、蓋塔病毒、黃熱病毒、寨卡病毒、麻疹病毒、風疹病毒、乙型腦炎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細小病毒B19*、人類皰疹病毒 6*、人類皰疹病毒 7*、肺炎衣原體*、誌賀氏菌*、淋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立克次體*。
注:“*”項為選擇性驗證的病原體,可在其中選擇不少於9個進行驗證。
4.1.2.2可能在血液樣本中存在的其他常見病原體
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EB病毒、人巨細胞病毒。
